(原標題:昨夜今晨丨門診不輸液?市兒童醫院專家詳解)
兒童醫院雙院區日接診量超過1.2萬人次,
爲何門診不輸液?專家解答
伴隨着秋冬季來臨,也進入了呼吸道疾病高發期。不少孩子出現咳嗽、感冒、發熱等症狀,其中有的孩子“中招”支原體肺炎,令家長心疼不已。天津出現流感小高峰了嗎?是否出現混合感染?又要如何處理呢?11月19日《12345熱線在行動》專欄對此進行了關注。
天津市兒童醫院通過設計應對診療高峰預案、開設夜間門診等方式,多措並舉應對診量激增情況,盡全力縮短患兒的候診時長。天津市兒童醫院主任醫師、呼吸感染科專家鄒映雪介紹說,最近這一週,兒童醫院兩個院區日門診量和急診量加起來已經超過12,000人次了。也就是意味着,醫護人員全天24小時不間斷地在接診,最多的時候兩院區夜間診室的醫生加起來將近40人,但仍有部分患者要等候一段時間才能看上。按預測到現在這段時間,支原體肺炎應該是呈現一個感染下降的趨勢。但緊接着流感再擡頭,而且在肺炎支原體感染後期也發現了混合感染特別多,跟流感跟腺病毒混合感染,容易激發細菌感染,這樣就增加了救治難度。也使得一些病人反覆到醫院就診,也增加了家長患兒的身心負擔。
“現在常見的患兒當中常見的症狀是什麼?哪些是需要上醫院快速解決的?哪些是可以自行做一些簡單處理的?”對於這個問題,鄒主任說:“我們對呼吸道感染的認識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兩個,一個是發熱,一個是咳嗽。對小朋友來講,發熱可能突然發生,在所有的感染病原體之後,病情都是分成輕症和重症。我建議,如果你發熱體溫從一個低熱的趨勢,就是37度5~38度5之間,孩子一般情況穩定,又沒有嚴重的合併症的話,是可以居家觀察服藥的。但是如果體溫超過39度,而且自己服藥不容易降下來,還出現了嚴重的咳嗽、呼吸增快、還有進食少、精神不振或者是嘔吐、腹瀉這樣一些呼吸系統以外的症狀的時候,你要及時就醫。
鄒主任特別提醒,“現在看到一種現象,孩子就是簡單的幾聲咳嗽,並沒有明顯的發熱,但是他可能在各大醫院當中頻繁的奔波,反而造成了交互感染、交叉感染,後期又出現了發熱,所以就使得診治過程非常複雜。所以從醫生這個層面的話,也是希望大家在就診前有一個自我的評估,孩子的一般情況是不是好,精神狀態有沒有受到影響,飲食是否正常,他的體溫是不是超高熱,不能用常規的藥來控制下來,還有是不是出現了嚴重的不可控制的咳嗽、喘息,還有手腳發涼,孩子煩躁或者是睡眠太多,這些重症的傾向。如果是簡單的一個低熱,輕微的打噴嚏流鼻涕,我覺得還是居家觀察一兩天比較好。”
對於反反覆覆咳嗽半個多月,也沒有什麼其他特別的症狀的患兒,鄒主任說:“一次普通的呼吸道感染過程兩三週很正常,只要這個咳嗽沒有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,不影響晚上的睡覺,都是比較正常的。但是有以下這些情況需要重視,一個是感冒後咳嗽持續4周以上;二是出現了夜間咳嗽;三是有大量咳痰。這時候就要去呼吸專科來看,就不要去擠急診了,尤其是對那些既往有過敏體質或者是有些過敏證據的孩子,咳嗽時間比平常的小朋友還要長,那就去真的需要去呼吸科評估一下,是不是感染後的咳嗽或者是感染引發了咳嗽變性哮喘。還有一種情況是你就是一個鼻炎、鼻涕反流或者是上氣道的炎症刺激的上氣道咳嗽綜合徵,這三個在普通的感染和有過敏體質的這樣人當中非常的常見。
爲何兒童醫院門急診不給孩子輸液?
鄒主任澄清說,兒童醫院從來沒有禁止門急診輸液。大部分兒童的生病是不需要通過輸液來治療的。如果孩子能吃藥就儘量不打針,能打針的孩子儘量不輸液。輸液的話從大面積上來講的話,增加了聚集度,也增加了大家的負擔,而且你輸的這個藥往往都是沒有確切的對疾病的治療價值的。所以如果你真的是重症、需要輸液治療,又進不了醫院,我們醫院急診、觀察室、留觀、輸液一直是開放的,沒有禁止過。
鄒主任說:我們把肺炎需要輸液的梳理一下——健康兒童在急性感染病原體的作用下引發的肺部的炎症,發熱、咳嗽,呼吸困難,還有肺內囉音,影像學異常都是它的特徵。孩子肺炎主要病原體是病毒、百分之五六十都是病毒;支原體在5歲以上的兒童佔的比例比較大,感染之後大概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三十會發展爲肺炎;這麼一算,細菌性肺炎佔的比例並不是很高。輸液輸的是什麼?
抗菌藥,抗菌藥治療的是什麼?細菌性肺炎。病毒,除了流感以外還是口服爲主的奧司他韋,其他沒有抗病毒藥,您就不需要輸液;還有一個問題,如果是細菌性肺炎,你得知道什麼菌,輸這個液纔有效,要不然你就是通用型的這樣的一個廣譜的藥去輸。
我們最常見的有一些醫院在輸的液,有藥代動力學的要求,有的要一天可以一次,有的要一天必須2~3次纔有效,難道要帶孩子一天去三次醫院輸液嗎?這個問題就出來了——所以支原體而言,我們推薦的一線的抗菌藥是:大環內酯類的,包括紅黴素、克拉黴素、阿奇黴素。克拉黴素和阿奇黴素口服效果治療、輕症支原體肺炎,和輸液效果一樣。紅黴素一天要輸3~4次,沒有地方可以這樣做。所以輸液輸的是什麼抗菌藥你要明確,我也看到我們天津有的醫院在輸頭孢或者是青黴素的製劑,口服阿奇黴素加上輸點中藥來治療支原體肺炎,這就有問題了,這個問題在哪?因爲支原體對β內酰胺類的,就是我們常見的頭孢和青黴素它是無效的,病原體本身既不是病毒也不是細菌,它沒有細胞壁,這些藥對它無效的。
所以輸液在很多疾病當中,我們衡量過以後,其實是弊大於利的,不建議盲目的跟風輸液,我們在成人醫院門診輸液早就停止了,急診輸液也是治療危重症重症爲主,所以這個問題我是覺得可能有一個誤區。
有市民建議,最近天壇醫院、朝陽醫院開始實行一種叫先化驗再診療的一種方式,可以精簡流程,也縮短等候的時間,減少往返診室的次數。兒童醫院是不是也可以採取這樣的方式?對此,鄒主任做了迴應:“我們一直在討論前置化驗的問題。因爲兒童的疾病比較複雜,如果你首次來就診,有發熱、咳嗽,可能掩蓋了其他很多疾病,兒童就診還是要把重症早期識別,所以醫院現在討論怎麼加強預檢分診,在什麼位置上開前置化驗、首診、複診的分開,家長的訴求也要考慮到,正在梳理這個流程,近期可能會啓動。對於複診去化驗的孩子可能會先開化驗單,但首診疾病不明確的,或者有一些危險因素的,不能先開化驗單,這個事情要客觀梳理。兩歲以下的小朋友都是高危人羣,得了肺炎,死亡風險會很高,所以醫院也會更關注這些高危重症人羣。